栏目分类王近山和肖永银因误会20年不说话,再见面后,王:我错怪你了!
你的位置:彩多多娱乐平台安全么 > 新闻动态 >王近山和肖永银因误会20年不说话,再见面后,王:我错怪你了!
发布日期:2025-04-13 08:30 点击次数:127王近山和肖永银都是在同一年加入了红军,并且都在红四方面军服役。只不过王近山年纪比肖永银大两岁,所以他很快就适应了红军的日子。1933年,王近山刚开始只是红军里的一个普通士兵,但仅仅过了两年,到1935年,他就已经升为了红四方面军4军10师的代理师长。反观肖永银,他在红4军11师长时间担任司号员的职务。因为两人职位上的差别,所以他们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太多交集。
抗战一开始那会儿,王近山就在386旅的772团做了个副团长,后来他还升为了旅长。另一边,肖永银在385旅,从连长一路干到了营长。他俩虽说都在129师,但因为那时候打仗的情况太复杂了,部队都撒得满地都是,特别分散,所以他们一直也没机会在一起共事。
他们真正联手合作,得等到抗日战争结束后的1945年。那时候,晋冀鲁豫野战军打算成立第6纵队,王近山就被挑去做了6纵的副司令员,后来还临时兼着司令员,再后来就正式当上了司令员。在这个过程中,刘邓领导还特意点了肖永银的名,让他去6纵当18旅的旅长。打这以后,他俩才算是正式搭档上了,肖永银也顺理成章地成了6纵手下的三大旅长之一。之后,无论是在6纵,还是在改编后的12军,再到后来的志愿军,他俩都是形影不离,一块儿打仗。
第六纵队还有两位旅长,分别是李德生和尤太忠。李德生后来一路高升,做到了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的位置。尤太忠也是仕途顺畅,先后在成都军区和广州军区当过司令员,1988年的时候还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王近山和肖永银联手打的那场漂亮仗,得说说定陶战役里的大杨湖之战。那时候,刘邓大军在陇海铁路北边集结,用5万疲惫的士兵去面对国军大约30万大军。大家伙儿对于要不要打定陶战役,意见分歧很大。但王近山态度很坚决,非要打这一仗不可,他还特别指定肖永银的18旅去主攻大杨湖。
战斗一开始,肖永银那边就顶上了重重的压力,连原本守在后方的两个警戒营都被拉上了前线。王近山一听这消息,电话里头就火了,骂肖永银只知道看前面,不顾后面,要是敌人从背后偷袭,那就全完了。王近山的暴脾气谁不知道,但肖永银这时候已经杀红了眼,对着电话就吼回去:“老王,你这会儿得明白,我这边都快烧起来了,我哪顾得上那么多!”王近山一听,也没话说了,沉默了一会儿,说:“老肖,我再给你拨两个团过去。”肖永银心里清楚,这已经是6纵队能拿出的最强兵力了。
不过,尽管派出了整整6个团的兵力,大杨湖这块硬骨头还是啃不下来。眼瞅着敌人的援军就要到了,肖永银急忙给王近山打电话求援。王近山说:“我再给你一个团支援!”等这个团赶到战场,肖永银一看,傻眼了,整个团加起来就80号人,这已经是纵队能抽调的最后一丁点儿兵力了。
打了整整3天硬仗,肖永银带着6纵终于搞定了上面的任务,把国军整3师给一锅端了。这一仗打完,肖永银可算是出名了,之后在战场上他越打越顺手,成了中野那边响当当的战将。在王近山的带领下,他们从中原一路打到大西南,还打到了抗美援朝的战场上。
1949年12月,成都那仗打完以后,12军的头儿王近山和副头儿肖永银,他们俩的关系突然来了个大转弯。这对一块儿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兄弟,中间愣是生出了嫌隙,而且这一误会,竟然持续了整整20年。
这事儿说起来是这样的:1949年以后,王近山和他的小姨子有了感情,打算重新组建家庭。这事儿闹得挺大,兵团司令部都派人来查了。按照“当事人得避嫌”的规矩,王近山被调到了四川东边工作。那时候,12军的副政委李震正好在重庆办事,军部就只剩副军长肖永银一个人在撑场面了。
为了维护王近山的名声,肖永银费尽心思,软硬兼施地周旋了整整四天。可到最后,兵团政委谢富治亲自出面,主持大局,对王近山的事情做了定夺。因为王近山以前的战功赫赫,这事儿就被暂时搁置了。但说他犯错的定论已经板上钉钉,王近山心里就开始埋怨肖永银,觉得是他在背后搞鬼,想把自己挤兑走。这么一来,俩人的关系就越闹越僵,工作上公事公办,私下里形同陌路。
王近山和肖永银在抗美援朝后就没再碰过头。不过后来王近山离婚那档子事,动静搞得挺大,肖永银也风闻了一些。听说都惊动了毛主席,王近山直接从北京军区的二把手,被贬成了河南某个农场的副头头……
1968年,南京军区装甲兵的头儿肖永银碰到了两位河南项城农场革委会的客人。他们想让肖永银出来说说王近山以前的那些“事儿”,没想到肖永银一听就火了,把他们狠狠训了一顿。这俩人回到农场,就把肖永银的话写到小报纸上了。王近山看到肖永银这么挺自己,这才觉悟过来,当年自己是冤枉他了。于是,王近山就叫儿子去瞅瞅肖永银,表示一下感谢。
王近山的二小子跑到南京军区来了,他带了老爹的话,说想让这儿的领导帮个忙,再瞅瞅他那事儿,看能不能重新给办办。肖永银一听,就给王近山出了个主意,说不如他亲自给中央写封信,然后瞅准“九大”那会儿,让许世友司令员顺道儿给毛主席递上去。
1969年,在九大的会上,毛主席点头同意了许世友想让王近山去南京军区的提议。没过多久,王近山就领着全家老小搬到了南京。到了火车站,王近山意外碰见了以前手下的三位老战友:肖永银、李德生和尤太忠。老朋友多年后再相见,心里都挺不是滋味。王近山紧紧握着肖永银的手,说:“以前,是我冤枉了你。”肖永银摆摆手:“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就别提了,咱们心里明白就行。”没多久,王近山就当上了南京军区的副参谋长。
1975年,肖永银接到命令,要去成都军区当副司令员。要走的那天,他和王近山深深道别,一起喝了他们这辈子最后一杯酒。
1978年那会儿,肖永银刚当上武汉军区的副头头没多久,就传来了王近山在南京去世的消息。肖永银心里头那个难受,二话不说就直奔南京去参加葬礼,还亲手帮忙写了王近山的悼文。时间过得快,一晃九年过去了,肖永银也在南京走了,那时候他85岁。
#图文打卡计划#
下一篇:没有了